灾星


灾星是一颗只在以古迹星开局的游戏中出现,且即将撞击古迹星的星体。在撞击事件发生前,它会在地表背景出现,且随着撞击时间将近而逐渐变大;在撞击后则会替换古迹星从地表中部至 打印舱上方的部分区域地形。向仍在星图中的灾星发射
宇宙内爆破弹可以削减其“血量”,其血量降至零时即被成功拦截,并达成古迹星的特有使命成就。
机制
发现
在检查古迹星中的 研究信息传送通道并解锁
流星爆破炮、
爆破弹组装机后,古迹星地表到顶端的部分将被揭示,游戏镜头焦点迁移至地表的防御站遗迹,同时播放一段灾星的撞击预告。此后,灾星撞击事件的倒计时横幅就在通知栏常驻,直到灾星撞击发生或者被拦截;在横幅的右下角可以切换是否显示预计的撞击受影响区域。注意,灾星撞击时间与是否发现灾星无关。
在 DLC 中,此时可以在星图中发现生成在
时间裂口的灾星,同时灾星从时间裂口移动到古迹星需要经过的所有星图格也被揭示。
倒计时
默认情况下,在古迹星开局中(古迹啊啊啊嗷星除外),灾星将在游戏开始后 200 周期(即第 201 周期)发生撞击。
在开始新游戏时可以选择灾星撞击难度以调整其发生时间:
- 濒临灭绝:游戏开始后 100 周期;
- 提前到达:游戏开始后 150 周期;
- 默认:游戏开始后 200 周期;
- 略微延迟:游戏开始后 300 周期;
- 远方预告:游戏开始后 500 周期;
- 禁用:直接删除灾星撞击事件,此时无法解锁相应成就。
选择实验室风格的古迹啊啊啊嗷星开局时,灾星撞击固定发生在游戏开始后 10 周期(即第 11 周期),不受游戏难度影响。
拦截
在 流星爆破炮中选择使用
宇宙内爆破弹弹药并选中星图中的灾星作为目标时,流星爆破炮会将其存储的宇宙内爆破弹以碎片形式逐一向上发射。这些宇宙内爆破弹随后在星图中出现,与灾星相向而行,在抵达灾星所在格时每颗对灾星造成 10 点伤害。灾星具有 1000 点血量,换言之需要发射 100 发宇宙内爆破弹才能成功将其拦截。
成功拦截灾星会解锁相关的使命成就“爆破防线”,此后在星图中生成三个太空地点: 灾星碎片、
灾星液体碎片、
灾星熔融碎片,并在古迹星生成一次性的
铱流星雨,持续 30 秒。与此同时,在防御站遗迹处还会掉落一件名为
立体镜的纪念品。
撞击
灾星在撞击倒计时归零前未被拦截时,撞击事件发生:
- 游戏镜头焦点将迁移至降临地表的灾星,其在到达预计受影响区域的过程中会销毁途经实体。
- 受影响区域被替换成含有两个
火山、一个
铁火山、一个
氢气喷孔以及
铱、
钻石、
玻璃、
岩浆、
熔融铁、
中子质等自然方格的大型固定地形。地形中的固体物质初始温度多数在 0°C 以下,但周围若干格液态
岩浆、
熔融铁的初始温度可达 2152°C。
- 原本位于该区域内的实体都会被直接销毁,包括自然方格、建筑、间歇泉、小动物、植物、复制人等。
- 古迹星中现存所有的间歇泉(包括新产生的固定地形里面的间歇泉)都被揭示,且所在区域内的自然方格(除
中子质外)会被强制挖掘。
- 具体来说,距离间歇泉判定格 6 格以内且不低于间歇泉判定格的自然方格都有 50% ~ 100% 的概率被强制挖掘(距离 4 格以内时则 100% 被强制挖掘)。
- 这些间歇泉的“内置时钟”会逐一调整,使得它们都处在各自活跃周期的起点,此后同步进入活跃期;在通知栏将显示这些间歇泉“被触发”。
- 由于间歇泉的活跃周期和喷发周期相互独立,处于活跃周期起点的间歇泉未必处于喷发期。
- 特别地,间歇泉的第一个活跃周期跟第一个喷发周期的起点重合,因此如果灾星撞击时间歇泉处于第一个活跃周期,那么上述影响必然导致间歇泉开始喷发。
- 撞击事件完毕,此时玩家方可控制游戏。
你知道吗
- 在史前行星包引入的灾星显然对应了现实曾发生的史前小行星撞击事件,通常认为该事件引发了气候剧变,进而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
- 在灾星到达小行星轨道时再摧毁灾星,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采矿所需的时间以及火箭燃料。